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客家土楼文化背景

客家土楼文化背景

浅草 2016-05-27
\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的漳州、龙岩等地。
  客家土楼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西晋末年,由于中原地区战乱不止,黄河流域的部分汉族人为躲避战乱而渡江南迁,来到了现在的福建、江西以及广东北部,为了与当地原有居民相区别,他们就被称为“客家”。客家人出于维护家族团结、抵御外部侵袭的目的,就设计并建造出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有很多种形式,有圆形、半圆形、四角形、方形、交椅形、五角形等不同形状,其中以圆形最为常见,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圆楼。圆楼通常以一个圆心出发,依据不同的半径,一层一层地向外展开,就像水波一样,环环相套,十分壮观。圆楼的最中心处是家族祠院,向外分别为祖堂、围廊,最外一层供人居住。
  客家土楼是一种用土做墙建造而成的集体建筑,因此,其特色之一就在于它的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用当地特有的黏沙土混合夯筑。在筑楼时,通常是几百人同时打夯,场面壮观,且工程效率极高。
  此外,土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造型庞大。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客家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风格令人惊叹不已,在众多民居当中,客家土楼体积之大,可谓无与伦比。以较为常见的圆楼为例,其直径一般为50米左右,有三四层楼的高度,整个土楼中共有住房百余间,可供三四十户人家、二三百人居住。有些大型的圆楼直径甚至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楼,有四五百间住房,可容纳七八百人。由客家土楼这种民居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客家人习惯于聚族而居,而他们的这种居住方式,正说明了他们对亲族感情的重视。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