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开平碉楼乡土建筑特色

开平碉楼乡土建筑特色

浅草 2016-05-27
\

开平碉楼
  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的开平碉楼,是众多中国乡土建筑之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类型,是一种集居住、防卫、中西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碉楼作为多层建筑,其高度远远超过普通的民居,因而便于居高临下进行防御;碉楼的墙体也要比一般的民居厚实坚固,有利于防御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一般民居开口要小,并且都有铁栅、窗扇,外面设有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常建有突出悬挑的半封闭或全封闭的角堡,当地人俗称“燕子窝”。在角堡内部,还开设有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便于居高临下还击进村的敌人;此外,碉楼的各层墙上也设有射击孔,这就大大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从建筑材料来分,开平碉楼可分为四种:石楼、砖楼、夯土楼、混凝土楼。
  石楼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当地人称之为“垒石楼”。墙体有的是由加工过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是将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与石块之间填土黏结。
  砖楼是由砖砌筑而成的,在丘陵和平原地区都有分布。砖楼所用的砖有三种:一种是以明朝土法烧制而成的红砖,二是清朝及民国时期的青砖,三是近代红砖。其中,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以及青砖砌筑三种类型。
  夯土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当地人称之为“泥楼”或“黄泥楼”。这种楼虽由泥土筑成,但经几十年风雨侵蚀,依然十分坚固。
  混凝土楼广泛分布于平原及丘陵地区,又称“石米楼”或“石屎楼”,多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当地华侨吸收世界各国建筑的不同特点而设计建造的,其造型集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混凝土碉楼使用水泥、沙、石子以及钢材建成,十分坚固耐用。在现存的所有开平碉楼中,混凝土碉楼占绝大多数。
  按照碉楼的使用功能,可分为众楼、居楼和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或若干户人家共同集资修建,每户分一间房,作为临时躲避洪水或土匪时使用。其造型简单、封闭,外部装饰很少,防卫性极强。
  居楼也大多建于村后,由富裕人家独资修建。居楼完美结合了碉楼的居住与防卫两大功能,其楼体高大,内部空间十分开阔,生活设施也十分完备,起居方便。
  更楼一般建于村口或村外的山岗、河岸处。更楼高耸挺立,多配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以便提前发现敌情,并向各村报警。
关键词: 碉楼 开平碉楼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