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民间手工艺之唐卡

民间手工艺之唐卡

浅草 2016-06-14
\

唐卡
  唐卡,又称唐喀、唐嘎,系藏文音译,是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性卷轴画。追溯唐卡的历史,其最早应形成于松赞干布时期。唐卡民族风情浓郁,并充满丰富的宗教色彩,历来是藏族人民所珍视的物品。
  作为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藏族政治、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现在,传世的唐卡基本都是藏传佛教的相关作品。唐卡多是在布或纸上作画,画成后用绸缎缝制装裱,其上端的横轴上安有细绳以便于悬挂,下轴的两端装饰着精美的轴头。整个画面以薄丝绢及双条彩带覆盖。有关佛教的唐卡在画成装裱之后,通常还会请喇嘛念经加持,同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是朱砂手印。
  唐卡的绘制过程十分复杂,用料也十分考究,其所用颜料均为天然矿植物原料,以保证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唐卡的品种与质地也丰富多样,除了彩绘唐卡和印刷唐卡之外,另有刺绣、缂丝、织锦(堆绣)、贴花及珍珠唐卡等许多,但多数唐卡还是在纸面或布面上绘制成的。
  在众多的唐卡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是条幅形,其底边一般都留有很大空白,尺寸通常为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了条幅形唐卡外,还有很多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可达1.1米,宽约有3.5米。
  唐卡绘画艺术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西藏代表文化,千余年来影响甚深。
关键词: 唐卡 手工艺 民间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