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民间手工艺之面塑、捏面人

民间手工艺之面塑、捏面人

浅草 2016-06-14
\

捏面人
  面塑,也称捏面人、面花、花糕、礼馍。中国的面塑艺术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关于面塑的相关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经营,面塑已经融人我国的文化与民间艺术中。在研究我国历史、考古、民俗、美学及雕塑等方面,面塑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讲,在整体风格上,黄河流域的面塑以古朴、豪放、粗犷、深厚见长,长江流域的面塑以细致、优美、精巧取胜。
  在面塑的制作工艺中,主要以糯米面作为主料,同时混合各种色彩,制成捏面人必须的材料。在材料准备好后,捏面艺人根据所做形象,在手中不断揉、捏、搓、掀,并用小竹刀有序地进行点、切、刻、划,逐步做成面人的身、手和头面,最后再为面人披上发饰与衣裳,一个精美的面塑作品就诞生了。
  面塑作品按其使用功能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专门用于收藏的面塑,其二是用以食用的面塑。根据面塑的使用功能不同,其所用材料也各异,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以糯米粉、精面粉,同时添加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做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以生粉、澄粉等制成。
  面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颜色丰富、体积较小、材料便宜等特点,它备受人们的欢迎。
  面塑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民间造型艺术,在民众生活中植根并成长壮大起来,成为民俗风情的一种形象的表现方式。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还是作为一种食品文化,面塑都有其独特的体系,是值得人们关注、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遗产。
关键词: 面塑 捏面人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