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国的传统历法
浅草 2016-06-07

中国农历
农历作为一种阴阳历,每月的天数按月相的盈亏来确定,一年的时间以十二个月为基准。为了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相合,每隔一定时间还要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是闰月。因此农历的平年是12个月,而闰年则为13个月。在农历当中,通常19年有7个闰月,阴历当中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那个月即为闰月。
农历并没有第十三月的说法,按照历法规则,闰月被排放在任何一个月过后,重复这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就是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就叫做闰四月。
农历还有岁和年的区别:一岁指的是从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长度;而一年则是指从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的时间长度。而这二者的长度是不同的。一月指的是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的时间长度。如果一岁之中包含12个完整月,那么这一岁就是闰岁。在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即为闰月,与之对应的这一年就是闰年。
由于农历兼顾了回归年与朔望月,因而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正是中国人一直没有摒弃它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