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古代政治礼仪有哪些?

古代政治礼仪有哪些?

浅草 2016-06-02
\

 
  中国自古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古至今,礼仪文化始终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礼仪不仅是人们在进行社交活动时所信奉的准则,而且它还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信仰、身份等级、社会阶层等,反映出我国古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祭天礼最早出现于周代,当时又称郊祭,郊祭由周王主持,多选在冬至当天在国都南郊的圜丘举行。周代人对天的崇拜,源自殷代出现的“帝”崇拜,当时,人们将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并信奉君权神授,祭天实际上是服务于当时的统治者。
  祭地礼一般是在夏至时所行之礼,其具体的礼仪过程和祭天大致相同。在汉代的时候,人们称地神为地母,又名社神,认为她可以赐福人类。在祭地的过程中,最早人们是以血祭祀。祭地礼仪以具体内容划分可分为祭山川、祭谷神、土神、社稷等许多种类。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一般都是当时的统治者出去巩固其政权的需要而提出的,在汉魏以后,我国多以周公为先圣、孔予为先师;唐代时奉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此后,先师、先圣的人选不断变化,至清代,统治者在盛京设孔庙,定都北京后,又立文庙,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由于我国自古就产生了祖先崇拜的传统,因此宗庙之祭便应运而生。宗庙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所建立的寄居所。一般而言,我国传统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禁止设庙。在进行祭祀前人们要卜筮选尸,并在庙中摆放神主、祭品。祭祀时主要行九拜礼: “稽首”、“顿首”、 “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相见礼主要体现为有官位的人在相见时所行之礼。当下级拜见上级时要行拜见礼,公、侯、驸马等相见行两拜礼,官员间见面行揖拜礼。一般来讲,当上下级见面时,下级要居西先行拜礼,之后上级居东答拜。
  军礼主要是指在军人之中通用的礼仪,主要包括征税、征伐、营建、狩猎时所应用的礼仪。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