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路易十三出生
刀鱼
2016-09-27
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年9月27日-1643年5月14日)法国波旁王朝第二任国王(1610年-1643年在位)。亨利四世长子,生于枫丹白露。幼年由其母玛丽·德·美第奇摄政。1615年与同是孩子的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妮结婚。
路易十三亲自执政后与主要依赖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帮助,开始了法国的专制统治(1627年拉罗歇尔之围的胜利是转捩点)。
在其统治期间,欧洲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争霸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即欧洲最强大的两个——法国波旁王朝与伊比利亚和德意志的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最后较量。最终法国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三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霸权,成为新的欧洲霸主。
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三因骑马落水引起的肺炎而去世。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的长子,1601年出生,母亲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公国的玛丽·德·美第奇公主。他的父亲崛起于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法国宗教战争,因此登基时贵族势力衰弱。亨利四世出身于新教贵族家庭,尽管后来迫于政治压力改宗,但在宗教方面总体是维护新教的。
在欧洲政治方面,西班牙虽然已经衰落,但实力仍然较强,通过和同样处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的同盟,依旧维持着对法国的遏制政策。西班牙依然维持着对尼德兰南部的统治,直接威胁着法国北部边境,并试图再次吞并已经独立的荷兰。英国虽然有所发展,但实力总体偏弱,且国内宗教矛盾尖锐。亨利四世提出天然疆界的政策,其实质就是要扩张法国领土,打击西班牙,称霸欧洲。
1610年,路易十三登基,玛丽·德·美第奇摄政。太后的家族与西班牙关系密切,所以太后实行了亲西班牙的政策,贵族势力也有所恢复。
1615年,在太后的主导下,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娜结婚(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娜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娜),他的妹妹伊莎贝尔则嫁给了安娜的哥哥菲利普四世。但路易十三并不满意太后的政策,所以亲政后试图改变太后的政策,但一直受到太后的压制。
1617年,路易十三派人暗杀了太后的宠臣,太后逃奔到布鲁尔。虽然后来经人调解太后回到了巴黎,但母子的隔阂依旧。宫中形成了以路易十三为核心的王党和以太后、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为核心的后党。
在这次调解中,黎塞留崭露头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黎塞留在内政方面推行君主专制。
161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起因是捷克为反对奥地利的宗教压迫政策揭竿而起,并将王位许给了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巴拉丁选帝侯弗雷德里克,但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奥地利镇压了捷克起义。
之后,奥地利和西班牙趁机扩张各自的势力,企图镇压欧洲的新教运动,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和荷兰等国陷入了恐慌。法国在这次战争中一开始并未出兵,而是以金钱支持丹麦、瑞典进攻神圣罗马帝国,打击奥地利的势力。
当丹麦,特别是瑞典在德国高奏凯歌时,法国又在外交上孤立他们,以维持中欧的平衡。但当奥地利任命了华伦斯坦为帝国军队的统帅后,瑞典战败,局势似乎又朝着对奥地利有利的方面发展时,法国宣布出兵。
趁着双方筋疲力尽时,法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手腕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终于在1648年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将阿尔萨斯等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此时离路易十三去世已经五年了。
在宫廷方面,路易十三一直对母亲、弟弟和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妻子怀有戒心。玛丽·德·美第奇也阴谋废黜路易十三,立奥尔良公爵为国王。而国王夫妇不和,婚后多年无子,也给太后和奥尔良公爵的阴谋提供了便利。在黎塞留的铁腕政策的打击下,奥尔良公爵最终失势,太后也逃到了布鲁塞尔,处于西班牙人的庇护之下。
1638年,安娜王后生下王储(未来的路易十四),王室终于稳固了。两年后,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也出生了。而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只有一个女儿,失去了对抗国王的最后资本。
1642年,黎塞留去世。
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在他离世时,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形成了以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隆格威尔夫人为核心的投石党。黎塞留的继任者马扎然辅佐摄政太后安娜,与投石党进行斗争,不过他们显然没有黎塞留的手腕。
新主路易十四的统治在一片混乱中缓缓拉开序幕。
主要成就
主要功绩有: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扩充财富;政治上削弱贵族的权力,打击后党;
宗教上逐步限制新教的势力,曾在1627年攻占了新教的堡垒拉罗谢尔;
国际关系方面,路易十三积极推行其父的政策,与信奉新教的国家合作,打击西班牙的势力。
在法国历史上,路易十三曾经被人视为昏君的代表,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亨利四世——法国历史上仅有的三个“大帝”之一,他的儿子是更赫赫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着极盛时期的法兰西帝国,夹着无比荣耀的父亲和儿子中间,路易十三显得那样的暗淡无光。
确实,路易十三是个没什么才华、也没什么天分的国王,他唯一的爱好是打猎,生活中的他软弱、慵懒,他的性格内敛、阴郁,不讨人喜欢。他的一生充满悲剧:几岁时父亲就被刺杀;十几岁开始就因为政治原因与母亲对立了一辈子——母亲到死也没原谅自己的这个儿子;跟自己的妻子冷战数十年;自己唯一的废材亲弟弟一辈子都在造自己的反;与王后的侍女奥福特、拉法耶特先后萌发的两段纯洁精神恋爱,都因潜在的政治因素遭到首相黎塞留强行终止;晚年深爱的男宠桑·马尔斯竟然联合各方势力密谋推翻自己与黎塞留、推弟弟加斯东亲王为法国国王,阴谋曝光后马尔斯被黎塞留以叛国罪当众斩首。
但是这样一个人,他却可以在临终祷告时说:上帝啊,我已经死而无憾了!因为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君王,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法兰西的强大而不懈努力,他深知自己不擅长具体事务的管理,所以他重用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家黎塞留,为此,他不惜跟自己的母亲、妻子、弟弟决裂,甚至牺牲自己,允许自己被黎塞留“架空”(对比下张居正的下场),在细节上,他显得平庸而缺乏主见,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总能作出正确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实行。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经典片断:路易十三临终前祈求上帝原谅自己为了国家而对家人冷酷无情,但他的王后却在儿子路易十四登基时说:要学你的祖父,他去世时法国人都痛哭;不要学你的父亲,他死时法国人都大笑。亨利四世是一个英明而且很有人格魅力的国王,他曾说过:我要让每个法国农民的碗里都有一只鸡,这样的国王去世,人民为之哀痛理所当然。
但是路易十三去世时,法国人知道为什么而笑吗?亨利四世在位短,他虽然励精图治,但是留给路易十三的法国依然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而路易十三去世后,留给路易十四的法国在内完成了政治、社会、宗教上的改革,国势蒸蒸日上,对外打垮了曾经无比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奠定了法国日后称霸欧陆的基础。
事实上,路易十四不要说学到祖父亨利四世,就连他那个一向给世人感觉平庸的父亲他也不如,不然十九世纪的欧洲,根本就没有德国和英国的出头之日。
我们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外敌入侵、风雨飘摇,当时入侵法国最猛烈的德意志在路易十三时代被打垮后沉沦了200多年;被迫割让出去的洛林与阿尔萨斯是在路易十三时代打下来的;当时主持德意志帝国国政的是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他最崇拜的政治人物就是200年前用外交策略整垮德意志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当时国势最隆盛的是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而黎塞留去世时留下的政治遗嘱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防范英国,这个国家日后对法国的威胁可能超过其他欧洲国家(后来拿破仑就是败在英国手下)。。。
这个时候,法国人开始重新评价这位因为性格强势、作风强悍而“神憎鬼厌”的政治家,黎塞留虽然是个权臣,但他不是那种篡位的权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而没有国王坚定的支持,黎塞留这样的人早就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身败名裂了,他不光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自身也得到了善终,没有抄家、没有秋后倒算,没有一点点负面的结果。站在他身后的路易十三,那个外表平庸的国王,其气量与胸怀远远超过了很多号称“大帝”的君主(对比下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张居正、鳌拜等)。
历史对黎塞留的公正评价来得已经算迟了,但至少今天的法国历史教科书上明确写着:黎塞留,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最有谋略、同时也最冷酷无情的政治家,那对路易十三的公正评价呢?今天,与他同名的白兰地酒也许更有名,但至少,有一个人自始至终是了解他的,那就是被他重用的黎塞留,黎塞留临终时对辅佐(没有比这个词更准确的了)了自己一生的君上——路易十三有这样一句评价:唯有雄才大略之人才能知人善任。
个人认为,路易十三这样的君王,是不合西方人口味的,而比较像东方的君主,这也不奇怪,毕竟当时的法国,是欧洲君权最集中的国家,但是从某方面讲:他能无条件支持一个性格强势,而能力超过自己千万倍的大臣,始终信任、包容,这份政治气量,超过了中外历史上已知的所有帝王。
人物评价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一位有理想,没才干,有目标,没毅力的国王。作为个人,路易十三孤僻、软弱、无能、好面子,性格老实的国王对于狡诈之徒是肯定没有好感的,因此他时常有意无意的对于狡猾、专横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流露出不快。
但是作为国王的路易十三一直以振兴法兰西为己任,他崇拜自己的父王亨利四世,把法兰西王国看作父王留给自己的遗产,把守护国家看作自己的事业与责任,因此他把国家看得比自己还重,立志要做一个不输给父王的统治者。(个人觉得这些是成为明君的最重要条件,纵观波旁王朝只有亨利四世与路易十三做到了。)
所以国王就需要红衣主教黎塞留,因为红衣主教拥有国王所必需却又自身匮乏的才干、毅力与眼光。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国王的举动了,他允许甚至乐于见到他人反对、对抗黎塞留,但是绝对不容有人图谋推翻红衣主教。
也正是因此路易十三可以称作“矛盾国王”,他一生都在作为国王与作为自己的矛盾之中苦苦挣扎。
作为个人路易十三虔诚、善良、软弱,但是君王的身份逼迫他不断的违背自己的内心,使他变得果断、残酷、无情、决绝。
他是明君吗?
路易十三统治法兰西的33年是这个国家最为翻天覆地的33年,表面上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叛乱、战争、灾荒、起义是此起彼伏。(17世纪初全球气候异常,世界各地灾荒连连,同时期的明朝就在外患与内灾中灭亡,西班牙也急速衰落。)但正是在这乱局之中法国完成了国家近代化的转变,尽管封建制度还没有完全瓦解,但是资本制度已经萌芽。
路易十三统治法兰西的33年是这个国家最为翻天覆地的33年,表面上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叛乱、战争、灾荒、起义是此起彼伏。(17世纪初全球气候异常,世界各地灾荒连连,同时期的明朝就在外患与内灾中灭亡,西班牙也急速衰落。)但正是在这乱局之中法国完成了国家近代化的转变,尽管封建制度还没有完全瓦解,但是资本制度已经萌芽。
有人说这些都是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功绩并非国王的,但是在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不论是兴盛还是衰亡,第一责任人永远是国家的君王。
实际上回顾路易十三作为君王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做出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路易十三确实不善管理,但是他却是一位善于决断的君主,生活中他优柔寡断,朝廷上、战场上却果断异常。
路易十三是一位长胜将军,虽然国王亲自指挥的战斗都是平定叛乱,或是欺负洛林、萨服伊之类的弱小邻国,路易十三却从来未有败绩,他的军事才能说不上有多好,但是比起手下的将军们却也不差。
如果没有国王在背后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黎塞留会有多大作为。
黎塞留与我国的王安石颇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有魄力的改革家,同样性格恶劣、四处树敌,同样企图大权独揽、只手遮天。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因为主子不同。宋神宗在太皇太后与太后的哭诉面前动摇了,在百官的指责声中犹豫了。
路易十三则相反,他因为红衣主教与母亲、弟弟、妻子决裂,任何密谋推翻黎塞留的人都受到了国王的制裁。应当说黎塞留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路易十三才能一展抱负,红衣主教在自己的政治遗嘱中称赞国王,唯有真正雄才伟略之君主方能知人善任。(当然“人”指的是他自己)
他是暴君吗?
作为个人路易十三是善良温和的,作为国王却是冷酷无情的。任何反对红衣主教的人都被国王以叛国严处,死在国王处决书下的贵族不计其数,税收一个劲的上涨,百姓的生活每况愈下,可是直到红衣主教去世之前国王都对民间疾苦充耳不闻。
作为个人路易十三是善良温和的,作为国王却是冷酷无情的。任何反对红衣主教的人都被国王以叛国严处,死在国王处决书下的贵族不计其数,税收一个劲的上涨,百姓的生活每况愈下,可是直到红衣主教去世之前国王都对民间疾苦充耳不闻。
路易十三大概是命犯天煞孤星,他有一位伟大的父王,却在十岁时被刺杀身亡,父亲留给儿子的除了王冠还有沉重的责任与使命。
他有一位虚荣、贪权的母亲,16岁时他亲手杀死了母亲的宠臣,剥夺了母亲的权利,之后母亲就与自己终生为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诅咒这个不孝的儿子。
他有一位14岁就与自己相伴的妻子,但是他却视妻子如敌人,把妻子打入冷宫二十余年,直到经不住全国上下对王位继承人的渴望才又与妻子接触。
他有一个一辈子都在造哥哥反的亲弟弟,时刻都盼着兄长早一点归西好接手王位。他关爱自己的三个妹妹,可是又与三个妹夫水火不容,大打出手。(三位妹夫分别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萨服伊公爵艾玛努埃尔)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路易十三可能是法国历史上最不幸同时又是最暴戾的君王。他所有的亲人都与他为敌,又都受他的迫害,晚年的路易十三陷入了无边的孤独,他与宫女柏拉图式的爱情被红衣主教所不容,为了解闷他蓄养男宠,可是男宠又背叛了他,除了未成年的儿子他不再相信任何人。
他是庸君吗?
在位33年几乎不曾亲自管理国家,除了吃饭、睡觉、打猎、祷告路易十三做其他事几乎总要假手他人。他不容有人反对自己却纵容黎塞留“架空”自己,朝廷的事务被严酷的权臣独揽,百姓们指责国王放弃自己的职责,贵族们埋怨国王放弃自己的权势。在黎塞留的统治下法兰西的国家势力扩张迅速,而路易十三作为国王的影响却逐步“消失”。
在位33年几乎不曾亲自管理国家,除了吃饭、睡觉、打猎、祷告路易十三做其他事几乎总要假手他人。他不容有人反对自己却纵容黎塞留“架空”自己,朝廷的事务被严酷的权臣独揽,百姓们指责国王放弃自己的职责,贵族们埋怨国王放弃自己的权势。在黎塞留的统治下法兰西的国家势力扩张迅速,而路易十三作为国王的影响却逐步“消失”。
晚年的路易十三除了打猎几乎足不出户,国王成了只有宫廷没有朝廷的国王,人民对于自己君主印象淡薄,以至于路易十三去世时法国还沉浸在黎塞留去世的欢乐之中。
与国王做了近30年夫妻的奥地利.安娜王后可能是最了解路易十三的人了,她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学自己的祖父亨利四世,不要学你的父王路易十三。年幼的小国王询问为什么,王后答道,因为你祖父死的时候,法兰西人人都在哭泣,你父王死的时候法兰西人人都在欢笑。
奥地利.安娜后来评价自己的丈夫是被王冠奴役的囚徒。这句话可以说一语中的。
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难永存,救赎唯有当下。这是黎塞留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很可能是红衣主教说给国王路易十三听的,而路易十三也接受了这句名言,正是拥有这一共同的信仰,这对性格迥异,价值观也大不相同的君臣才能合作了18年之久。
国际上的路易十三被看作是当时欧洲最强势的君主,国内的人们却说他是法兰西历史上最软弱的国王,作为君王他舍弃了权势、荣耀、家庭,为了国家的救赎路易十三舍弃了太多太多,以至于他一生都被世人所误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在矛盾与痛苦中煎熬了一生的君王终于得到了自己的救赎。
他可以无愧于心的去天堂见自己崇拜了一生的父王亨利四世了,他留给儿子的法兰西要远比父王留给自己的法兰西强大得多,同时期的欧洲混乱不堪,德意志被战火荼毒、分崩离析,英格兰内讧不断以至于爆发革命,西班牙急速衰败几乎要土崩瓦解。在令人生畏的黎塞留与被世人误解的路易十三相继去世之后,人们这才意识到泱泱大国已经崛起,法兰西的伟大世纪已现曙光……
关键词: 波旁王朝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