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埃温特·约翰逊出生
彼岸花开
2016-07-29
埃温特·约翰逊
写作特点
约翰逊早期的作品大都是描写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揭露针砭社会时弊的长篇小说,如《黑暗中的城市》等。在1925年至1930年侨居巴黎期间,他即开始吸收和模仿法国作家纪德的“生活横切面”的写作手法和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意识流变现手法,其作品逐渐转向心理分析。1930年回到瑞典后,转入现实主义写作。约翰逊的成名是因为小说《乌洛夫的故事》,一个部分是自传体小说套件中的四个部分。小说描述是:“我”作为一个年轻的男子在瑞典北部在20世纪10年代。约翰逊本人从小在北部的博登省县,在系列小说中描述的经历和环境以及他的童年的家并没有将他的经历全部写出而是有所保留。该系列也代表他使用内心独白迄今为止最为努力的作品。二战期间约翰逊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他写作了一大批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二战后创作方向开始转入历史小说。
埃温特·约翰逊的丰富多面的作品描绘了个人,道德,社会和政治问题。他表示冷静分析和讽刺,但也同情和个人幽默的样本。之前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具有一个强烈的对暴力和独裁的民主奋斗的各个军种的权利的热情。
人物评价
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的原因是“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在颁奖典礼上卡尔·拉格纳·吉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约翰逊和马丁森是“代表无产阶级作家的数组或工作诗人谁大致闯进我们的文学不蹂躏和掠夺,而是用自己的财富充实它的。”但受到的严厉批评在几个方面。主要是瑞典文学院任命了两名自己的成员的成为赢家,但有些人也很关心约翰逊和马丁森的著作,并表示,他们让他们的伟大时代远远落后。
约翰逊是有争议人物之一,约翰逊是有争议的几个原因:不仅是与马丁森共享(诺贝尔奖),而且两人在瑞典之外鲜为人知。更糟糕的是,他们曾经是陪审员。并且那个时代还有像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这些似乎比他们更有名气的作家,并且他们并没有得到这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