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忠臣比干皇叔诞辰
比干,殷商末期沬邑(卫辉市北淇县)人,王室重臣,官至太师。因直谏剖心致死,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的第一位爱国谏臣,被尊为谏圣,历代尊崇。
比干是商朝帝乙之弟,殷纣王之叔父,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睢阳林氏家谱钦》),惨死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终年63岁。帝乙在位很短,临终时,比干主张传位于帝乙少子帝辛。纣王能继承王位,比干起了关健作用。
纣王当政,比干竭力佐政,推动节牲、节殉、节酗、节欲和奴可戌耕的改革,当时殷商疆域东连大海,西望秦川,南慑九溪,北通沙沱,“诸侯毕服”(《史记•殷本纪》)。针对东夷土著部落,在比干“武伐文征,以德服远,克而必定”的方针指导下,纣王亲率大军东征,继炎黄之后,使得中原地区与东南沿海一带交通得以沟通,促进了中原文化传播和民族大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形成乃至兴盛的根基。当时,殷商的国势强大无比,纣王的声誉如日中天,民谣曰:“纣王江山,铁桶一般。”纣王当政九年,有苏氏部落因连年饥荒,久不纳贡,朝中建议讨伐有苏。比干认为应休养生息,可以略施小威,即达目的。这样兵不血刃,避免干戈之举,使得殷商得以充分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比干成为中华德礼文明的开源人。
但随着国势的强盛,纣王愈加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愈加腐化堕落、荒淫暴虐。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花天酒地,导致民怨沸腾,惟有比干一如既往劝纣王继续励精图治,修德修政。纣王移居朝歌,建酒池肉林,广选美女。纣王拒谏,将九侯剁为肉酱,将鄂侯做成脯干,姬昌闻讯不敢直谏,暗自叹息,被崇侯虎告密,被囚禁在羑里(今安阳汤阴),后在比干的劝谏和姬昌臣子献美女和奇珍给纣王后,才被敕免。
比干坦率直谏,他带着纣王去太庙祭祀祖宗,讲述历代先王艰难创业的故事:商汤筚路蓝缕,盘庚用茅草盖房,武丁和奴隶一起砍柴锄地,祖甲约束自己,喝酒从不过三杯,唯恐过量误国……纣王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反而用炮烙之刑将梅伯处死。
比干、箕子和微子商议进谏,纣王将箕子头发剪掉囚禁起来。微子进谏,纣王依然不听,微子抱着祖庙的祭器远走他乡。许多大臣纷纷弃商奔周。商王朝危在旦夕,但鉴于比干仍存庙堂,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其他诸侯未敢继续进犯。
比干觉得 “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他冒着灭族的危险,连续三天进宫批评纣王的过错。纣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
比干忠君爱国,敢于直谏,为民请命,最后被剖心而死,终年63岁。比干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一位力图改善朝政的政治家。
比干死后,周武王发动牧野大战灭商。武王为比干封墓(《尚书•武成》),铸铜盘铭,并诏回比干夫人和儿子,正式赐其子姓林,比干成为林姓的太始祖。孔子以“仁”称之,唐太宗追赠其为太师,谥“忠烈”,元顺帝加封其为仁显忠烈公。历代尊崇,万代敬仰,后世尊为谏圣。
在民间,人们视比干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尊其为文财神、文曲星,世享馨香。另外,比干还是裘皮行业的始祖。姓氏血缘中,萧钟叶尤沈林六籣同堂,王孙辜(上比下干)纪柴林血缘同宗。
在民间,人们视比干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尊其为文财神、文曲星,世享馨香。另外,比干还是裘皮行业的始祖。姓氏血缘中,萧钟叶尤沈林六籣同堂,王孙辜(上比下干)纪柴林血缘同宗。
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恢复春秋祀典,发还比干庙产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并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精神。
文财神比干
旧时财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发。除了武财神赵公明外,还有文财神比干。民间年画中,比干的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登元宝。文财神的打扮与天官相似,二者的区别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满面;而文财神比干的神像面目严肃,脸庞清烁。
比干庙官方网:http://www.biganmi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