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3日,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黄昌贤逝世。30年代,他首次培育出的无籽西瓜被列入1938年世界生物学成就之一。培养了大批果树园艺人才。
黄昌贤,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26年7月,进入国立中山大学附设专门部学习园艺学。1931年毕业后升入该校农学院园艺系继续学习。1933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黄昌贤考入岭南大学(当时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就读研究生,1934年,他抱定振兴中华农业的宏愿,矢志园艺,赴美留学,该年秋考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1936年获园艺学理学硕士学位。之后,又先后到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院继续深造,1940年获园艺系哲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求学的六年中,他充分利用美国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吮吸园艺科学知识,积累了大量的摘要卡片和论文报告资料。他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经常参加美国园艺界的各种学术会议;先后考察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部的孔斯特(HomesTead)亚热带果树试验场,柑桔、油梨采收包装厂,俄勒冈州的重要苹果产区活河谷园艺试验站,核桃试验园,西部沙漠地区的枣椰子试验站,东部阿诺植物园等;参观访问了美国许多大学、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拜会了国际柑桔分类权威施文格(W.T.Swingle)博士,世界著名园艺学专家贝利(L.H.Bailey)教授,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克劳斯(E.J.Kraus)教授等,掌握了美国不同气候区域的园艺生产及园艺科研情况。他还特别注意了解南部亚热带地区果树引种栽培经验及引入外国植物的检疫隔离方法和设备。这对他以后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致力于引进、培育国内外优良珍稀果树和重视植病检疫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黄昌贤留学美国期间,正值日本侵略者侵华之时,他时刻关心祖国的命运,经常参加芝加哥大学中国留美学生会组织的抗日爱国运动,如“一碗饭”募捐、抗日游行、救国演讲等。
1940年,岭南大学函请黄昌贤回国工作。由于他在园艺学方面学有所长,美国著名的贝·汤姆生植物研究所(Boyce Thompson Institute for Plant Research)挽留他在该所工作,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该所的植物激素专家齐摩门(P.W.Zimmerman)博士还对他说:“日本正在入侵中国,现在中国成了地狱,你不要回去了。”黄昌贤回答:“我是中国人,即使是地狱也要回去!我的事业在中国。”他身在海外,魂系华夏,1940年8月底毅然从美国回到母校岭南大学,任该校农学院副教授和柑桔试验场主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之际,岭南大学暂迁香港。黄昌贤到香港后,受到岭南大学李沛文等的热情接待。一个月后,便由香港到广东省潮阳县溪头地区岭南大学附设的潮汕柑桔试验场工作。一方面着手建设试验场;一方面进行柑桔育种、栽培和病虫害的防治。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疯狂轰炸,柑桔场遭受破坏,他被迫离开潮阳,到粤北坪石的岭南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此时,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也由云南迁至粤北,他受聘兼任该校教授。1942年9月,他辞去岭南大学的职务,专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和同事们坚持教学和科研,经常给青年作学术报告,传授科学知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即随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返回广州。
1946年11月,他兼任台湾凤山热带园艺试验支所所长等职,经常去台湾考察和指导热带与亚热带果树生产。1947~1948年间,为了恢复被日本侵略军毁坏的广东柑桔事业,他曾分别向南京国民政府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申请资助成立柑桔试验场。后经批准资助,建立两个试验场,一个由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李沛文负责,另一个则由他负责筹建。并开展柑桔的研究和生产工作,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农学院畜牧系等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此后,黄昌贤任该校教授和园艺系主任。1963年兼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等职。
几十年来,黄昌贤潜心园艺科学的教育和研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园艺人才,撰写科学论文近百篇,还承担了《中国果树志》副主编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中国园艺辞典》等书的副主编工作。他酷爱园艺事业,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受到了园艺学界的尊敬,1956年被推选为中国园艺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长,连任30年之久(1987年以后,改任该会名誉理事长);1978年又被推选为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1984年广东植物生理学会成立,黄昌贤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80年代以来,他先后被聘为广东食品学会、广东工程教育学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深圳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顾问。他在园艺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园艺生产方面所作的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8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第二、三、四、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黄昌贤于1956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1年以来,任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