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 > 5月10日 > 教育家、翻译家李赋宁逝世

教育家、翻译家李赋宁逝世

浅草 2016-03-08
\

李赋宁
  2004年5月10日,教育家、翻译家李赋宁逝世。
  1917年3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仪祉曾留学德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主持治理黄河、扬子江,主办导淮和陕西泾惠、洛惠-渭惠等灌溉工程,功勋卓著,名扬四海,给子女极好的影响,使李赋宁先生从小就重视品德修养和学业。中学时代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和陕西省立高中。1934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系,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父辈教授吴宓教授的影响下转入外文系,受业于刘崇鋐、闻一多、吴元达、贺麟、燕卜孙、叶公超、杨业治、钱钟书和Robert Winter等多位先生。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继续学习,1939年毕业。随后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师从吴元达先生,研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94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论文是《莫里哀喜剧里的悲剧因素》,毕业后留在外语系任教至1946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国务院为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究生设立奖学金,李赋宁先生通过考试得到这个奖学金,入耶鲁大学研究院英语系学习。入学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法语考试,被研究生导师誉为本系研究生法语考试有史以来的最佳成绩。
  1948年再次以优异成绩获得耶鲁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耶鲁攻读博士,1949年通过了博士学位的资格考试。这时全国解放,李赋宁先生放下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学位论文,放弃博士学位,在耶鲁时,李赋宁曾和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同学王佐良、许国璋,以及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周珏良通信,相约共同回国执教,“我教中世纪,佐良教文艺复兴和莎士比亚,国璋教18世纪,珏良教19世纪”。
  1950年毅然回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壮丽而艰巨的事业中,同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和杨周翰等同辈优秀英国语言和文学学者一道艰苦奋斗,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外语语言和和文学教育体系,以卓越的学识和非凡的人格榜样,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初任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调到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曾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讲学与研究。1987年退休。2004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7岁。
  李赋宁先生学识渊博,治学范围宽阔,涉及哲学、伦理学、文学、美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通晓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古英语等多种外语。执教数十年来,先后开设过专业英语、专业法语、公共英语、古英语、英语史、拉丁语、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英国文学、16-17世纪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研究、欧洲文学史、西方文学批评、英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莫里哀专题和汉英翻译等课程,教学艺术炉火纯青,蜚声学界,桃李满天下。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