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曼·亨特
1827年4月2日,英国画家威廉·霍尔曼·亨特出生。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
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希望亨特学习绘画。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才接触油画,当时他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亨特经常模仿前人的作品,如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名画,这些习作在他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845年,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在那儿遇见了米莱斯和罗塞蒂。于是他们合作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决心重振英国画坛雄风。主要作品有:《良心觉醒》、《牧羊人》、《死亡的图像》、《世界之光》等。
亨特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愿让亨特作画家。十二岁以后,就叫他在某事务所作勤杂工。然而,他的雇主看出亨特的才能,劝他作画家,父亲也终于勉强同意,就说“如果用自己作工的钱画画也可以”。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幸而找到在画院做见习生的工作,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事学习。
拉斐尔前派画家马道克斯·勃朗(1821~1893年)从意大利回来后第二年,将生动而清新的真实主义的作品齐集一堂,举办展览会。亨特参观了展览会,佩服不已。不用说勃朗在这次展览会上是展出了他那幅有名的题为《祖国啊,再见吧!》的。想要离开祖国的移民夫妇,向亲爱的祖国作最后的告别,那真实的眼神、面貌,确实有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激动的霍尔曼·亨特马上跑到勃朗的画室去,提出要作他的学生。
勃朗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同意了他要求,但亨特在勃朗的画室仅仅呆了四个月。因为亨特为了叫他体会直接地从自然学习的方法,只让这个青年画静物。亨特对此感到腻烦。年轻的亨特比起画冷淡的静物来更爱好画古代传说或美妙的故事,因此产生一些不满,就离开勃朗的画室。然而这时,亨特已经牢牢掌握了这种描绘真实的精神。
威廉·霍尔曼·亨特本来的中间名是“霍布曼”,但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名字。在他进行婚礼时牧师竟然把他中间的名字拼错,从那时开始他开始自称为霍尔曼了。在经过一番努力申请后,年轻的亨特终于进入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不久后他便向学院造反,在1848年组织了前拉斐尔派,和他一起的还有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及约翰·艾佛雷特·米莱斯。他们希望借著注重对自然状态细节的观察,以有如宗教般的精神对事物的真相作描绘。这种宗教般的态度深受中世纪艺术在心灵上的特质所影响,并且反对自从文艺复兴以来
拉斐尔的理性主义。
亨特的作品最初并不成功,被许多艺术界的报刊攻击为笨拙而难看。他早期有关现代都市和乡村生活的作品为他取得了一些知名度,例如牧羊人和良心觉醒。不过真正使他出名的是一些有关宗教的画作,最初是世界之光,这幅画受到极大欢迎,还被带至美国及其他英国殖民地巡回展览。在他前往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圣地进行地形和人种的勘查后,他画出《替罪的羔羊》,《死亡的图像》,以及其他许多当地的风景画。亨特也画了许多根基于诗词的插画,例如克劳地亚与《伊莎贝拉》和《夏洛特女士》所有这些画作都非常注重于画中的细节,运用强烈的色彩,并在画中布置许多精心设计的象征物。这些特色是被约翰·拉斯金和汤玛斯·卡莱的文章所影响的,他们主张世界本身应该被视为许多视觉的记号来解读,而亨特觉得身为一个画家应该有责任去显露这些记号与事实的连结。在拉斐尔派的成员中,亨特一生都保持了他们当初所宣扬的概念。后来他由于视力恶化而不再作画,他最后一幅作品《夏洛特女士》则是在别人协助下才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