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心理学家拉康·雅克出生
企鹅圆滚滚
2016-01-22
拉康·雅克
人物简介
拉康·雅克,法国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他也是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雅克·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理论煽动力的精神分析学家,其理论不仅在今日的文化研究及艺术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在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也有深刻影响。
主要经历
●成为医生
拉康·雅克是家中长子,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马克后来成为神父。早年,拉康曾求学于耶稣教会管理的斯坦尼斯拉斯中学古典班,在那里熟习了希腊文、拉丁文和数学。
15岁时,他开始用古典手法写诗,并向杂志投稿,17岁时,拉康结识了乔伊斯等一批重要的现代文学大师。与此同时,年青的拉康亦在很早的时候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斯宾诺莎的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目睹了人与人之间残忍的杀戮,因此而对上帝产生怀疑,未满20岁就背叛了家庭的宗教信仰。
1919年秋,拉康进入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精神分析学,在7年的医科学习的同时,他也学习文学和哲学。
拉康成为圣安娜医院精神病所的住院医生,1928年,他来到警察局附属的特殊医院担任专职医生。在这里,他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精神病理学和犯罪学领域。同年,他发表了《战争后遗症:一个女人不能前行的病症》一文,探讨特定时期出现的社会心理疾病。1929年,拉康正式成为鲁赛尔医院的一名法医,后于1931年回到圣安娜医院,着手用语言学方法分析精神病人的手记,并逐渐将妄想型病症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达利已经明确提出所谓的“妄想狂的批判方法”。也是在这一研究中,拉康开始关注病人的“心理自动”现象,即主体心理对某种外部力量的无意识臣属惯性。这项“心理自动”的研究受益于其见习指导老师克莱朗布尔(Clérambault),在立意上正好与超现实主义者推崇的“自动写作”处于截然不同的语境中。也是在这里,拉康“导向弗洛伊德”。
●初露才华
拉康在克劳德(HenriClaude)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题为《论经验的妄想型精神病概念与人格问题》的论文,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主要从事于精神分析学的教学与医疗工作。1933年,拉康与达利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他连续在巴塔耶命名的超现实主义杂志《米诺托》上发表文章,讨论精神病与艺术风格的关系,其中一篇讨论帕品姐妹命案的文章尤其引人瞩目。同年,拉康受巴塔耶(CeorgesBataille,1897-1962)的邀请,参加了考杰夫(A.kojéve)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研讨。考杰夫和伊波利特关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思想的欲望关系的诠释极深远地影响了拉康。同期,拉康还在法兰西学院旁听心理学家瓦隆(HenriWallon)的课程,瓦隆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镜像实验”成为他不久后提出的镜像理论的直接科学基础。1934年,拉康成为巴黎精神分析学会的候补会员,开始精神分析工作,同年和一位主治医生的女儿布朗婷(Marie-LouisBlondin)结婚,婚后共育有3个孩子。1936年7月31日下午,在捷克马里安巴(Marienbad)召开的第14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年会上,拉康发表了关于镜像阶段论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镜像理论。1938年成为巴黎精神分析学会正式会员。
●组建学派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康先在军队医院服役,不久隐居于法国南部的小城奈斯(Nice)。其间,拉康曾学习中文和日语,并与巴塔耶的妻子西维亚(Sylvia)保持密切的关系,1941年,拉康与这位知名女星生下了女儿朱迪特(Judith)。
1946年以后,拉康以精神分析学家的身份参加了巴黎精神分析协会的活动,并于1953年1月就任该学会主席,但同年6月即辞去这一职务,转而加入法兰西精神分析学会,7月,他和巴塔耶的前妻西维亚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婚姻。
1953年7月,拉康在《象征,真实和想象》一文中,首次提出“回到弗洛伊德”的口号。同年9月,拉康在第17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作了《言语与语言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和范围》的报告。年末,拉康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公开研讨会。他几乎每周或者隔周作一次报告,吸引了许多学者。
1963年,法兰西精神分析学会宣告解散。1964年,拉康与玛诺尼等人组建法国精神分析学派,不久即更名为巴黎弗洛伊德学派。
拉康的镜像理论拉康的学术思想渐入独具个性的神秘玄学状态。在这个最后时期里,难解的“欲望结构”、“真实界”、“症候”与“对象a”成为他讨论的中心。自1970年始,他开始接受电视台采访,也不断被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各一流大学邀请讲学,成为当时的名人。1980年1月,拉康宣布解散巴黎弗洛伊德学派,同年2月,组建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事业”学派。
1981年9月9日,拉康·雅克逝世,享年80岁。
拉康的镜像理论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之后才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其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然而,它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
其具体过程是,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换句话说,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
拉康的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