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南怀瑾出生
浅草
2017-02-13
国学大师南怀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的消息。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南怀瑾大师,幼承庭训,天资聪颖,精研国学,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对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诣,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并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武术等诸门学问,许多拥趸家里甚至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南怀瑾的一大套书籍,足以说明“一代宗师”的头衔当之无愧。
南怀瑾,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先驱者。与普通学者不同的是,南怀瑾堪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史书”,是一个素非皓首穷经之人,更非埋首书斋之辈。其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时至今日,对于那些无法直接了解典籍,不知如何理解、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普通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但其中最为著名,也是传播最广的著作之一,当数《论语别裁》。 1975年4月,南怀瑾就已开始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之路。
但因为旧时社会风气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复古,就是把当代中国的命运交给三千年前的古人承担。当代知识分子自己不承担国家的责任,反而让孔夫子扛责任,就把孔夫子打死了。
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称:“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孔夫子评价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好像是说宰予是一个又笨又坏的学生。但孔门七十二贤,宰予是言语科里的第一。
南怀瑾一直试图还原孔夫子思想家的地位,让世人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认为那些强调纲常伦理一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发展而逐渐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便涂抹的偶像。
所以,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并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加以经史和参,旁征博引,将原文撮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引发台湾读《论语》热,很多人甚至将刊登其讲解的杂志剪贴成册。
也正是因为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南怀瑾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其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的书可风动四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