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莱本
2013年2月27日,美国著名钢琴家范·克莱本逝世,享年78岁。
美国著名的古典钢琴家范·克莱本(Van Cliburn)因骨癌于2月27日早晨在美国去世,享年78岁。
人物简介
范·克莱本,美国钢琴家,生于路易斯安那州,4岁登台演出,13岁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15岁进入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Rosina·Lhevinne学琴。1958年参加原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1978年宣布退出乐坛,1987年才应里根总统之邀,在白宫为戈尔巴乔夫的到来重登乐坛。1989年曾重返苏联,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自此事业和名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2003年,获总统自由勋章。
2013年2月27日在得克萨斯州病逝,享年78岁。
主要经历
1934年,范·克莱本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士里波特,4岁开始学琴,17岁前都由母亲教授钢琴。克莱本的母亲是位钢琴教师,曾经跟随李斯特的学生阿图·弗利德海姆学艺。克莱本12岁在美国国家钢琴大赛青少年组获奖,三年后进入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名师罗西娜·列文涅。后来克莱本自己回忆说,列文涅是范·克莱本母亲的偶像,她觉得只有列文涅夫人才有资格当克莱本的老师。
范·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瑕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
显然罗西娜·列文涅是克莱本命中的贵人。她推荐克莱本参加柴可夫斯基大赛,而当时,名噪一时、音乐人才辈出的苏联钢琴学派从来没有把任何美国人放在眼里。因此,当这匹“黑马”回到美国时,等待他的是凯旋英雄般的高规格款待——总统下令州长去机场迎接,纽约州州长代表总统亲陪获冠军的范·克莱本坐着敞篷汽车进入纽约市区,纽约城万人空巷上街夹道欢迎,然后他又得到总统接见。他登上时代杂志当期的封面,标题是“征服了苏联的得克萨斯人”。
再之后,与世界各大著名乐团签约、巡回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成为闻名全球的演奏家,范·克莱本的音乐之路从此顺风顺水成为一条阳关大道。在获奖后的几年里,克莱本的人气一路飙升,这位年轻音乐家的音乐会门票总是轻而易举销售一空,所到之处也必定引起骚乱,甚至让整个猫王俱乐部的歌迷都改投他的门下。他与俄罗斯指挥基里尔·康德拉辛合作录制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成为首张达到白金唱片销量的古典音乐专辑。
1958年,他再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评价为“史上首个集霍洛维兹、列勃拉斯和猫王才华于一身的人”。他的听众包括欧、亚、美洲各国的王室、首脑,自
杜鲁门之后的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听过他的音乐会。
克莱本的音乐生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过一段空白。1974年,克莱本的父亲去世令克莱本萌生“退隐”之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照顾母亲。1978年,克莱本取消了所有的演出,正式退出乐坛,他给出的理由是“想充分休息并享受生活”。这一退休,就是十年,“我知道迟早有一天,我得为自己休息一下。”
克莱本回忆说,“其实赴俄国比赛前我就说过,我知道往后一生都会很忙碌,但是我想在中途好好休息一会儿。忙于演奏时,你会有很多事想做却找不到时间完成。我想听更多歌剧、欣赏更多好友的音乐会,我希望能轻松自在的旅行而没有演奏的压力。不过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中场休息’居然会长达十年。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我喜欢这样轻松简单的生活,在这段期间,我也会看新闻,总会被类似‘范·克莱本隐居’之类的文章吓到。我想,你们根本不了解我,我的生活离隐居可差远了。我喜欢社交,我喜欢接近人群,我只不过是没有在台上演出罢了。”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为了在白宫接待戈尔巴乔夫,特地邀请克莱本到白宫演出。这也成为克莱本正式复出的契机。第二天,克莱本为戈尔巴乔夫演奏的录像带立刻传遍全球各地,十年过去,这个世界并没有将它遗忘。这之后,他的演奏生涯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风格比以前更大胆、自信而且华丽。
1989年,戈尔巴乔夫夫人邀请克莱本到俄国为她支持的慈善机关演出。克莱本欣然同意并于1989年夏天到俄国与费城管弦团合作柴可夫斯基与
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
克莱本的生涯再度达到高峰,他的风格比以前更大胆、自信而且华丽。
克莱本1989年回到莫斯科与彼得堡演出后,克莱本并没有再度退隐,在他的晚年,每年至少会举办十二场以上的音乐会,演出地点从美国广至日本。对克莱本而言,生活似乎变得愉快多了;除了再振声名,他终于在德州佛特沃斯定居下来,而这里也正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大本营。
2013年2月27日早晨,范·克莱本因骨癌在美国沃恩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8岁,这也是古典音乐界一周之内失去的第三位巨匠。
范·克莱本的演奏艺术
●克莱本的演奏方式
克莱本的演奏方式近乎完美地符合标准,演奏时上身笔直,手肘高度在键盘之上,这保证他落键过程中上肢完全放松,不必使用大臂的推动来保持放松(请联想阿劳或者古尔德这样靠大臂驱动落键的典型)。与演奏方式类似的鲁宾斯坦不同,克莱本下身力量较为少用(我们可以看到鲁宾斯坦经常弹到跳起来),基本靠手臂驱动落键,比鲁宾斯坦动作更轻松;同样坐得笔直的霍洛维茨,则在演奏中对键盘施加了更多背部的压迫力。
●克莱本的音色
演奏方式的特点酿造了他个人的音色,大致特点可以对应如下:
少使用大臂推动——音头的挤压时间较短(阿劳的音量就给人感觉要很长时间才释放完)
少使用下身力量——琴弦的震动成分较低(这是所谓“金属声”的来源,请联想“震得头晕”的感觉)
不施加背部压迫——音头不因反弹而急促(不妨观察王羽佳的演奏姿势,而她就喜欢那种短促的音粒)
翻译过来就是:金色般的光辉(还没到质地那种“硬度”),挥洒自如的气度,有克制的情感——属于演奏俄派作品的完美方案。
只是使用这么“省力”的演奏方式也不是一点儿缺陷没有,这么多“少使用”的结果就是他的音色并不特别灵活(并非不够丰富),变化空间比较有限。毕竟音色是音乐的推动源头,源头的可能性不足造成了克莱本在各方面的局限。
例如他的和弦,就往往有千篇一律之嫌,不同音域的层次关系似乎总是固定着的。另外,他的音色并不以爆发力见长,他也缺乏足够的意志驾驭较为浑厚的声音,这导致他的句法和节奏的弹性比较单一。但他的走句另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感染力。
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
1962年,以范·克莱本命名的国际钢琴比赛启动,每4年在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举行一次,如今已发展为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齐名的国际四大钢琴赛事之一。
“我们知道,古典音乐是永恒的、永无止境的,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精神让古典音乐成为照亮这个世界人们精神的一盏明灯。”克莱本曾这么说。基于这样的崇高理想,范·克莱本创办了以他自己命名的钢琴比赛,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职业音乐家的道路。
今天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比赛。整个赛程分初赛、半决赛和决赛,比赛时间长达半个月。初赛要求演奏50分钟的独奏音乐会。半决赛要求演奏60分钟独奏音乐会或室内作品音乐会和美国当代作曲家专门为比赛创作的新作品。决赛要求一场独奏音乐会和两首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