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开国少将、原第二炮兵部队副司令员盛治华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公开报道显示,盛治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永新,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盛治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通信排长,军团司令部特派员,参加了长征。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征期间,盛治华担任了
左权将军的警卫员,与左权一同参加了长征。
当时盛治华只有13岁,谎报16岁参加红军,在红1军团3军7师一个团的通讯排当通讯员。第二次攻打长沙,盛治华左腿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把命令送到前线,受到师部表彰。
抗日战争时期,盛治华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营长,第三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晋察冀军政学校大队长,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十六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高干科副科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三十五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盛治华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六旅旅长,后出任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某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盛治华先后担任天津公安总队总队长,公安部队师长,华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高级公安学校校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盛治华被授予少将军衔。
"因为我是洛溪人",这是盛治华将军解放后四次回永新老家时都说过的一句话。这朴实的话语,表达了这位老将军留恋故土,关爱家乡的深切情怀。
盛治华,又名盛万发,1916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沙市镇洛溪村一个贫苦农家,兄妹5人,他排行第三。
盛治华尽管在洛溪只生活了13个年头,但他对这片热土有深厚的感情。
1950年4月,时任公安第一师师长的盛治华第一次回家探亲。当时永新刚解放几个月,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还很猖獗,而洛溪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连条公路也没有。盛治华及其随行人员驱车行至潞江桥(现龙田乡)时,当时乡政府负责人从安全考虑,请盛治华等人在乡政府住下,别回洛溪去。盛治华怎么也不答应,他说:"因为我是洛溪人,应该回洛溪去。"他在乡政府吃完中饭后,就带着随行人员从潞江桥往东翻越了长冲坳、大砖坳两座大山,回到了阔别20多年生他养他的故土洛溪老家。
他在家逗留了五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跑遍了店门、对门、八冲三个自然村的一百多户乡亲,对其中的一些缺粮少衣的困难户,他还给每户送上几十元钱。
1961年4月,盛治华来江西视察武警工作,从井冈山到永新,住在永新饭店。他这次回永新,因工作繁忙来不及回老家洛溪,便要大外甥颜首轩通知文竹的姑母、洛溪的亲人以及首轩的父母赶到潞江公社(现龙田乡)作短暂的会面。他叮嘱所有亲人要听从党的号召,好好做人,不要有什么优越感。要谦虚谨慎,努力工作,积极生产。
1965年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盛治华肩负保卫任务,路经永新,这可算是他第三次回到故土。他这次只能利用途中短暂空隙,分别在文竹与姑母、潞江与姐姐、姐夫及洛溪的几个亲人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盛治华通过这3次回永新,深感老家洛溪父老乡亲因交通不便等原因,经济难发展,生活难改善,便下决心帮助洛溪乡亲修一条公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投资14.3万元,从沙市三房至洛溪全长5.3公里的公路终于顺利建成通车。
1994年10月,盛治华第四次回故乡。这次他率领盛小明、盛小亮两个儿子和女儿盛稽江护送母亲和妻子的骨灰回洛溪。盛治华将军这次在家不到10个小时,但他在百忙之中还抽空来到洛溪小学,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他回到北京后又马上汇来了1.5万元,作为学校改造的专款,另捐款10000元,用于维修三房至洛溪的公路。1995年,他又捐款2000元,托付侄儿盛志辉尽快把下屋和黄兜树下的两口水井维修好,让乡亲们长期能饮上清凉可口的好泉水。
在盛治华将军的支持和影响下,如今的洛溪公路平平坦坦,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洛溪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