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逝世。
中国航天事业第一代创始人
钱学森和航天四老(
任新民、
屠守锷、
黄纬禄、梁守槃)在天堂重聚。任新民,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亲切地誉为是航天的“总总师”。
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出生),男,祖籍盛康镇任家湾 ,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 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祖父任国霖是位勤劳节俭的农民,父任海清曾任安徽宁国县小学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银行行长等职,更是教诲子女读书上进、掌握真本事。这些对任新民立志攻读、渴求知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7年年底,他小学毕业。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学,时值北伐军攻占了宣城、宁国一带。刚刚步入青年时期的任新民,开始阅读一些革命进步书刊,萌生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朴素信念。1929年10月,年仅14岁的任新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宣城孙埠暴动失败,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暗下决心:走科学技术救国、强国、富国之路。
初中毕业后,在宁小学当了半年教师。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又考入南京钟英中学高中部。1934年高中毕业,考取南京国立中央大学。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0年毕业。任兵工署重庆21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职。
1945年6月,公费赴美国辛辛那提磨床、铣床厂实习,后考取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身居大洋彼岸的任新民欢欣鼓舞,感到报效祖国有望了。他几经周折和艰辛,于1949年8月回到了故乡,9月应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招聘任研究员。1952年8月,随该研究室并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历任院教务处副处长、炮兵工程系教授、火箭武器教授会(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技术上校军衔。
1956年8月调赴北京,参加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任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一分院液体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设计部主任;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研究所所长,1975年6月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任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89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1993年任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任新民曾担任多项大型航天系统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从1979年起,他连续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1985年起,他一直担任国防科技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的副主任,并兼任航天行业评审组组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现称院士);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1988年又被该院聘任为理事;1988年被国务院聘任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他还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工程学院等院校聘任为兼职教授;1988年还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聘任为初始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