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年10月25日郑成功长子、延平郡王郑经出生。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郑成功长子,袭封其父延平郡王的爵位。
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但是由于郑氏内斗,导致1663年清朝与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郑经便撤退台湾,将“东都”改为“东宁”,并伺机反攻福建。郑经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1681年3月17日,郑经于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
叔侄争位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生于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师取台湾,命郑经镇守思明州(厦门),调度沿海各岛。当时郑经19岁,已娶尚书唐显悦之女为妻,但两不相得,与四弟之乳母陈氏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郑克臧。当时的士大夫认为这是乱伦,郑成功遂下令处死昭娘,郑经却暗中将她藏起来。
郑经
1662年(
康熙元年),唐显悦致书郑成功,责其“治家不严,安能治国?”郑成功大怒,命兄郑泰到思明斩其妻董氏并子郑经及孙。郑泰与洪旭等人议曰:“主母、小主其可杀乎?”仅斩陈氏及其子复命。郑成功不允,于是发生诸将联合抗命。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又闻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郑成功数痛攻心,遂于五月初一日病逝。
郑成功逝世后,在台诸将举郑经弟郑袭护理国事,而黄昭、萧拱宸等人又以郑经“乱伦”,“不堪为人上”,拥郑袭为东都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消息传来,郑经即在思明继位发丧,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整师准备渡台。会清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遣人前来议抚,经为了解除清军的威胁,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康熙帝交涉。康熙帝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郑经便利用停战的机会,于十一月初一(12月11日)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将领皆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萧拱辰等人,并把郑袭软禁于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1663年(康熙二年)正月,郑经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郑泰支持黄昭拥郑袭拒己,假意置酒邀郑泰议事,伏甲兵而杀之。郑泰死后,其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调集大军,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舰队进攻金、厦,郑经不敌,退守铜山(今东山县)。这时,耿继茂、李率泰又遣人议抚,郑经仍执前议,声言:“若欲削发、登岸,虽死不允。”
经营台湾
1664年(康熙三年)三月,在许多将领叛去的情况下,郑经与洪旭等率师东渡,于初十日抵达台湾。
到达台湾后,郑经继承郑成功的政策,分配诸镇垦荒,寓兵于农。在台湾建立行政体制,设立六部管理政务。任命洪磊管吏部、杨英管户部、叶亨管礼部、陈绳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谢贤管工部。厚待明朝到达台湾的诸宗室,拥立宁靖王朱术桂建立监国名号。在承天府起盖房屋,安插诸宗室及乡绅。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把政事委于陈永华。陈永华善治国,督诸镇垦田,栽种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广事兴贩,国用日足。又采纳陈永华“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并以陈永华为学院,“自此台人始知学”。还接纳洪旭“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春、秋操练阵法”;并檄各镇,入深山采办桅舵,修葺、兴造船舰。平时装载货物,兴贩各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当时,英国和西班牙先后遣人来访,郑经许其通商,但拒绝西班牙在台设教的要求,并面告西班牙使者:华人到吕宋(菲律宾)经商,“不许生端勒掯”,“苟背约,立遣师问罪”。1667—1669年(康熙六至八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和议均未成。
郑经退守台湾后,试图透过贸易来提升国力。因为清朝实施迁界令,他接受陈永华的提议,贿赂清朝将领进行走私。由沿海流民负责转运货物,当时台湾的汉人男多女少,甚至进行妇女的人口贩卖。流民也负责替郑军据守岛屿。
德川幕府是郑氏王朝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大量输入日本银、铜、铅、盔甲,以支援战争的需要,双方的贸易量在1665年到1672年达到高峰, 而为了加强郑、日的贸易关系,郑经允许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因郑经的邀请前来台湾,双方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签订通商条约。郑经因此透过英国获得火药和兵器,英国人也帮助郑军训练炮兵,郑经还借用英军炮兵作战。
渡海西征
1674年4月21日(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响应
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事变,以提供战船给郑经,换取出兵,郑经答应。五月,郑经从台湾出发,抵达厦门,要求耿精忠将漳州、泉州交给自己。耿精忠这时已经拥有整个福建,认为郑经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战,拒绝郑经的要求。郑经于是占领海澄、同安,耿精忠则以断绝和郑经贸易作为报复,双方开始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