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
1963年1月3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朱家骅逝世,享年70岁。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湘麟,浙江湖州人,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北大执教期间,因愤恨外侮的侵凌,军阀的祸国,在教学之余,常为国民革命的目标而奋斗,曾以“欧美同学会”学者身份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大、高等师范学校等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举罗家伦为学生运动三个总代表(另两个是江绍原、张廷济),推罗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后举行游行示威,傅斯年扛着大旗走在最前面,由罗、江前往各国使馆递送英文的备忘录。军警当场逮捕学生。骝公等“欧美同学会”会员(时会长蔡元培)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10日宣布曹、章、陆三人辞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不久,骝公又赴
爱因斯坦曾任教的瑞士伯尔尼大学地质系三年级,其间参加爬山运动遭意外事故,却吉人自有天相。10月到瑞士沮利克大学地质系研究。
1920年3月,转回柏林工科大学地质系。
1921年爱因斯坦在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3月骝公帮爱因斯坦转信给
蔡元培:爱表示冬季到北京访问。10月获柏林大学哲(亦称地质)学博士学位。
1923年再到爱因斯坦曾任教的瑞士苏黎世大学学英文和经济学研究,又到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地旅游参观。
1924年1月9日回国,再回北大复任地质系教授兼德文系主任。
去台湾前,时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与教育部长的
朱家骅负责将故宫、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及书籍运往台湾,为中央研究院迁台做准备,同时收容国内各地有名望的教授,成为中央研究院在台发展的基础。
以其过人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精力,担当过教育、学术、政府、政党等多项重要职务,与中国政局的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现代中国甚巨。朱家骅曾是中统负责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德关系的重要人物。为纪念他,中研院自1972年起每年骝公诞辰前以其名举办《朱家骅院长讲座》。台湾建有“朱家骅先生纪念堂”,台湾淡水大学建有“骝先纪念科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