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
1909年1月17日,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唐君毅出生。
其先世籍广东五华,为客家,七世祖始由粤移川,以糖工起家置田产。到了他祖父一代才开始读书,成为所谓耕读之家。他的父亲为前清秀才,后曾赴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学佛,并著有《孟子大义》一书。他的母亲也有相当的学养,留世有纯朴情真的《思复堂遗诗》。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传统礼教气氛之家庭的涵育下,唐君毅从小就培养了对古人深深的尊敬和“厚道的心情”。下川南(岷江流域)敦厚朴实的民风和“东去江声流洞泊,南来山色莽苍苍”的金沙江景大凉山色,更陶冶了他宽厚笃实的性格(参其《怀乡记》)。唐君毅的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度过的。十七岁那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不久即转入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受业于方东美、汤用彤诸先生,并曾听熊十力先生讲“新唯识论”,而得忝列门墙。
1932年,唐君毅由中央大学毕业后,先返成都教中学,不久即回到母校任助教,抗战爆发后,人川转任华西大学讲师,不久再赴重庆,任中央大学讲师,至1944年升为教授,并兼哲学系主任,一直到1949年,这期间,他还曾短期兼任过华西大学、金陵大学教授和无锡江南大学教务长。
1949年春,应广州华侨大学之聘南下,但因时局动荡,没有多久便离穗赴港。唐君毅到香港后,与钱穆、张丕介等共同创办新亚书院,受聘为新亚书院教授。除担任书院主要课程外,还兼任教务长一职。
1950年,倡设并亲自主持了新亚学术文化讲座,邀请著名学者主讲,历时五年,共一百三十九次,使新亚名声鹤起,为海外学人所推重。
1957年后,唐君毅曾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日本、南朝鲜及欧洲各国参加学术会议或作专门学术演讲。
1958年
元旦,由他负责起草,并与张君劢、牟宗三、徐复观等联合署名,发表了被称为海外当代新儒家思想纲领的《中国文化宣言》。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新亚书院成为其成员之一,
唐君毅受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兼任系务委员会主席,并被选为中文大学第一任文学院院长。后因中文大学与新亚书院的办学方针及教育理想大异其趣,新亚研究所遂脱离中大而独立,唐君毅受聘为所长。
197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专任新亚研究所所长一职。
1975年,应台湾大学之请,任台大哲学系客座教授一年。
1976年,因肺癌大手术后,体更衰耗,于1978年2月病逝于九龙浸会医院,隔月,葬于台湾省台北市观音山朝阳墓园。
2009年5月20日,为庆祝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创系六十周年,以及该系创系系主任、首位讲座教授唐君毅先生百岁冥寿,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了唐君毅先生铜像奠立仪式,以表扬他对哲学及文化的不朽贡献。